“三强化两融合”强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
赵县教育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创新科学教育模式,完善“三强化两融合”科学教育工作机制,着力破解在资源、资金、人才等方面的难点,积极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,全面推动县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强化组织保障,坚持高位推进
充分发挥“双减”工作专门协调机制统筹协调作用,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任组长,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,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强化科学教育助推“双减”的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。制定《赵县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》,明确目标任务,细化责任分工,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。
二、强化资金投入,夯实工作基础
赵县持续加大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投入3亿元,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备,建设功能教室、配备仪器设备、建成教育云平台等,为科学教育开展夯实硬件基础。投入206万元,按照标准设置初中理化生实验室、地理教室、科技活动室以及小学科学实验室、科技活动室、微机室等,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开展。投入5000余万元,建设赵县教育云平台,建成600余间同步教室,配备16间智慧教室,为35所学校配备3D打印和创客设备,为所有学校配备了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、虚拟实验系统、教育信息化设备监测系统,20所中学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。
三、强化人才支撑,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
赵县着力在队伍建设、教师招聘、培训提高等向科学教育倾斜,打造高素质科学教师队伍。建立以科学副校长为核心,以班主任、实验室管理员及小学科学、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为骨干的科学教学工作队伍。县教研室配齐中小学科学教研员,建设名师工作室,定期对中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进行指导。3年来招聘中小学科学、理化生等学科教师135人,并在公费师范生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教师培养比例,选拔和培养一批高水平、复合型的中小学科学课程专业教师。利用中央电教馆虚拟实验教师培训板块,引领200余名初中理化生、小学科学教师参加线上培训和教学实践。聘请27名河北师范大学高素质学生担任学校科学教育辅导员。
四、线上线下融合,开辟数字赛道
加快科学教育数字化进程,开辟教育信息化新赛道。依托赵县教育云平台,加强网络资源建设,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基础教育所有学段,提供科学教育教案、学案、微课视频、习题集以及各种教学素材等资源。通过网络直播、虚拟课堂和互动学习平台,城乡学校学生共上科学课,打破地域限制,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。深化市县两级创客教育专递课堂项目合作,充分利用市级优秀师资力量的优势资源,采用线上直播授课、线下实践操作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法,让农村孩子接触到科技创新理念和技术手段,全县40余所中小学参与专递课堂项目。
五、学校社会融合,拓宽资源渠道
推动“学校+社会”协同培育,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,创新丰富科学育人场景,实现科学教育家校社一体化。组织开展中小学校“书香校园节”,亲子阅读活动,激发家庭科学育人新途径。投资118万建设赵县青少年综合实践科普基地,开展环保科普展览、航模比赛等活动10余项,有1.3万余名学生参与法治和科学教育实践活动。2024年被评为“石家庄市科普示范基地”。充分发挥赵州桥科技馆、赵县博物馆等场馆优势,赵县李春学校等7所学校30名小小讲解员“上岗”赵县博物馆,亲身体验古代劳动人民的科技智慧。围绕航空航天、北斗导航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,开展“科普大篷车进校园”“中国流动科技馆赵县巡展”“科技筑梦促成长”“移动的博物馆进校园”科普教育主题进校园等活动,激发青少年科学学习兴趣,增强中小学生科学创新意识。搭建“塔元庄同福未来研学基地‘智慧农业’劳育共建项目”,将无土栽培、太空种子、药材种植引入中小学校。